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量子精密测量研讨会(CGT & WQPM 2025)于2025年9月19日至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以“发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聚焦海洋极地前沿科技”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海洋与极地探测领域的应用成果。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单位协办。会议邀请了多位院士及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设置了冷原子量子重力仪、量子磁力仪等新型地球物理仪器展览。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等82家机构的330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共探前沿技术发展。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林海青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邓明教授致开幕词,欢迎与会嘉宾并祝贺会议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底青云院士、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教授、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周扬分别致辞:强调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融合对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未来技术突破表示期待。
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常凯教授,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张涛教授,浙江大学林强教授等12位学者作特邀报告,聚焦量子材料中的Casimir效应、北极加克洋脊海底深部结构探测、海洋动态绝对重力测量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报告内容覆盖多个学科前沿,系统展示了量子技术在海洋与极地极端环境探测中的应用潜力,鼓舞并激发了与会者对技术发展的深度探讨与期待。
9月21日,会议设立多个分会场,重点围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海洋与极地地球物理等专题展开深入讨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分会场中,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解析了水下量子时空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量子传感器在海洋深层探测的潜力及水下量子重力测量与定位的前沿进展;海洋极地地球物理分会场则展示了量子技术在勘探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量子光纤传感技术显著提升海底结构感知能力,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新手段。分会场讨论气氛热烈,专家们围绕海洋与极地环境的技术难题深入交流,推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地球物理方法的融合创新。
会议期间的仪器展览吸引全场关注,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杭州微伽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展出的量子重力仪、量子磁力仪等设备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有效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在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支持下,会议创新引入量子测量与地球物理政产学研用对接会,吸引超20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参与,进一步拉近各参与单位距离,加速技术交叉融合进程。
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学术氛围浓厚、讨论深入,不仅推动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地球物理技术的融合创新,更彰显了科技创新对支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引领极地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