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为了推动地球物理领域的开源技术应用与创新,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2025年8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YES)发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YES China)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开源地球物理学校(第一期)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资源立体探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圆满举行,此次课程吸引了来自全国42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100名学员参与。
课程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宗兆云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YES China)主席王一博,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晅分别致辞。开幕式后,开源地球物理学校校长、吉林大学刘洋教授介绍了创立开源地球物理学校的背景,强调了开源技术及软件在推动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重要价值,开源地球物理学校的创办旨在为国内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和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
此次活动邀请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讲授课程内容。在三天共计12个课程教学环节中,首先由吉林大学刘洋教授阐述了科学、可重复性研究以及开源软件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Madagascar全开源地球物理软件项目的发展和基本使用方法;吉林大学陈常乐讲师和陈佳伟博士生讲解了基于Madagascar平台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流程及可重复性论文写作方法,形成了科学可重复性研究的基本框架。接下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和韩波副教授讲解了大地电磁探测概论及大地电磁三维任意各向异性正演的开源代码;吉林大学马国庆教授和孟庆发讲师讲解了航空/地面重磁勘探数据处理与反演方法以及重磁勘探的开源代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正乾讲师讲解了地震反演基础理论方法及概率化地震反演的开源代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郑忆康研究员讲解了可控方向逆时偏移方法的开源代码;吉林大学冯晅教授和周皓秋副教授讲解了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基础及开源代码,课程内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重磁电震及探地雷达开源技术生态环境。最后,学员们利用多种开源软件进行不同地球物理问题求解的练习,有效提升了学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次课程内容涵盖了勘探地球物理多个学科领域的开源软件,使学员们对地球物理开源技术的科学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快速积累,充分展现了开源生态的效率优势。
在结业典礼上,专家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并由开源地球物理学校校长、吉林大学刘洋教授作闭幕式致辞,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后向所有学员提出了三点倡议——“做开源精神的传承者、做开源思想的传播者、做开源生态的开拓者”。开源地球物理学校未来将持续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领域开源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助力培养具备现代科研素养和开源理念的新一代地球物理人才。